民俗文化当前位置:鹤栖园公墓管理所 > 园区活动 > 民俗文化
清明节是中国的感恩节
发布于2017-03-31 15:28:46已被阅读:4568次


        “春雨惊春清谷天”,清明是春季的一个节气。它不是某一天,而是一段时间,所以又叫清明时节。清明之前是春分,之后是谷雨,正是春暖花开万物生长之时。这时,大家就出去踏青,迎接新生命周期的开始。对我们这个农业民族来说,春天是播种的季节,播种希望也播种幸福。这个时候,我们就会走向田野,向上苍祈祷我们民族的繁荣兴旺,同时放松自己,亲近自然。因此,清明又叫踏青节。


        到春秋晋文公以后,清明前一两天又有寒食节,类似于伊斯兰的斋月。一年四季都是火食,这一天寒食,可以清理自己身体里面的浊气,也体现一下饥饿,体验一下痛苦,以便更好迎接幸福。


        另外一个内容就是祭扫,就是扫墓,先祖。越到后来,祭奠先祖的意义就变得越来越强。这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清明节。


        清明节祭奠先祖,要扫墓,感激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先祖和亲人,同时开始新的生活。这就是承前启后,因此说清明节是中国感恩节。


        这些年清明祭祀对老百姓显得越来越重要,而清明文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,可能是我们越来越感到亲人,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生命的重要。至少我个人是这样的。父母亲去世后,我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孤儿了,想尽孝心也没有机会了。所以我能理解大家越来越重视清明节。它是怀念,是感恩,也是教育。我非常赞成父母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祭奠他们的爷爷奶奶,外公外婆,还有其他故去的亲人。就是要告诉孩子们,每个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,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,没有我们的民族,也没有我们的文明。这是很好很好的教育。


        那么,为什么要有一个扫墓的仪式?这个墓为什么要扫一下,而且一定要在清明时节,不能差太远时间?因为任何价值观或者说正能量,要传承,要传递,要传播,必须有仪式。没有仪式就没有内容。必须有一个形象的、生动的、固定的,但是又很简单,好操作,大家记得住一个或一系列的动作,才能把这个观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,最后熔化在血液里面,成为一种行为的自觉。


        我们知道,中国传统的文化讲究的是,一个人要爱国,必须先爱家。要爱家先得爱父母。一个人连父母亲都不爱,他说他是爱国主义者,他热爱伟大的祖国和民族,谁相信啊?因此,必须从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,从此刻做起。如果每年都能到父母亲坟前去祭扫一下,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遗传密码就越来越强。


        一年就只有两个节气,你会回家,一个春节,一个是清明。中华文化圈里面,人与人之间靠血缘关系来维系,所以重视家族,重视血统,重视传承。吃年夜饭,就是跟在世的亲人团聚,重申血缘关系有效;清明节上坟,则是跟祖先团聚,重申血缘传承有效。


        清明跟寻根祭祖也有关系。海外的华人不管怎么样,在生命结束之前,他一定会回来一次,其实,认祖归宗这四个字,已经非常准确表达了他们的心愿。什么是认?身份认同。什么是归?找到归属。实际上是回答一个问题: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我到哪里去。所以,认祖就是认身份,归宗就是找归属。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。每个民族都是这样的。比如犹太人,几度失去祖国,流散在世界各地,但他们有一个身份认同――上帝的选民。他就能找到自己从哪里来,知道自己到哪里去,也就能找到归属。所有民族都是这样。这是人类的共性。


        正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身份认同和找到归属这两个问题,也都需要有一个仪式或者是一个节日,因此清明节的习俗就慢慢传播开来。从黄河流域,到长江流域,再到朝鲜,韩国,日本,越南。在整个大中华文化圈里面,大家都通过清明节这种仪式,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,找到自己的归属感。

电话:0427-5624444 / 5623004

传真:0427-5623003

地址: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镇钱家村鹤栖园公墓管理所

微信公众号

官方手机站

咨询热线

400-662-3004

网上祭祀
0.083725s